AI驱动的个性化营养管理
方向:通过可穿戴设备监测用户代谢数据,AI生成定制食谱并配送到家(聚焦亚健康人群)。
技术支撑:国内AI大模型在垂直领域(如医疗)的开放接口逐渐成熟。
心理健康沉浸式疗愈
方向:VR+脑电波反馈的冥想空间,提供职场减压、失眠治疗等场景化服务。
市场空白:传统心理咨询门槛高,技术辅助疗愈更易被年轻人接受。
老年人“数字生活”培训工坊
方向:针对50-70岁人群,提供短视频创作、AI工具使用等课程,帮助其实现“再就业”或内容变现。
趋势:抖音、视频号等平台银发博主流量分成机制逐步完善。
适老化智能家居改造
方向:低成本模块化改造方案(如防跌倒监测地垫、语音控制照明系统),主打二三线城市家庭市场。
政策支持:2024年国务院已出台居家适老化改造补贴政策。
非遗技艺跨界IP开发
方向:将传统手工艺(如蓝染、漆器)与现代设计结合,推出限量潮玩、数字藏品,通过私域社群销售。
案例:与非遗传承人合作,开发“非遗+盲盒”模式,附加AR扫码讲解文化故事。
小众文化体验馆
方向:线下沉浸式空间(如“90年代怀旧游戏厅”“方言文化馆”),结合剧本杀、快闪活动变现。
优势:一二线城市为情绪价值付费的年轻客群稳定。
AI“数字分身”经纪人
方向:为小微企业主打造低成本AI数字人,替代真人完成直播带货、客服等工作,按使用时长收费。
技术成熟度:2024年国内AI数字人技术已可实现80%场景替代。
Web3.0身份安全服务
方向:为个人或企业提供去中心化数字身份管理工具,防止AI伪造身份(如深度假视频)。
需求:随着AI诈骗激增,身份认证需求将爆发。
二手奢侈品细分赛道
方向:聚焦男性小众品类(如 vintage 腕表、户外装备),通过鉴定+直播模式切入高净值客群。
逻辑:经济下行期奢侈品消费降温,但二手交易逆势增长。
低成本“副业赋能”平台
方向:整合零工经济资源(如AI绘图接单、跨境代运营),为职场人提供副业培训+接单渠道。
痛点:2024年中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达2亿,但信息碎片化严重。
轻资产启动:优先选择依赖技术或社群而非重投入的领域(如数字服务、内容IP)。
政策借力:关注地方产业扶持(如乡村振兴、专精特新企业补贴)。
快速验证:通过小红书、抖音等平台低成本测试需求,再规模化。
2025年的创业逻辑需更注重“解决细分痛点”而非追逐风口,小而美的垂直领域反而可能因竞争少、粘性高而突围。
发表评论